《女起解》原是本戏《玉堂春》重要场次之一,独立于本戏成为折戏之后,冠名《苏三起解》,京剧、蒲剧以至不少剧种争先上演,可谓家喻户晓。京剧以唱腔闻名,尤其是梅兰芳唱功绝佳;蒲剧则在唱、念、做的综合性表演方面有新的突破。现试从欣赏者的角度谈一些看法。

苏三唱〔西皮流水〕:“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此段唱腔简洁明快,流畅自然,作为京剧艺术的经典唱段广为流传。此片段在京剧中采用的是北京方言,所以广大听众容易听懂,这是其它剧种不可能有的一个明显优势;二是京剧本身以唱功著称于世,京剧演员在学艺过程中非常重视唱、念基本功的磨练,梅兰芳尤为出类拔萃者。京剧虽说唱腔绝佳,但苏三道白、唱腔和动作表演如稍有偏差,便不能很好地凸显苏三内心的愤懑不平。尤其是作为折戏演出时,因脱离了本戏整体,如果处理不好唱、念、做的关系,只“为唱而唱”,就会使这折戏所具备的综合表演艺术在舞台上显得呆滞。梅兰芳及其配角高超的唱、念技巧和人物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使得一折戏下来苏三的心情初看似平静如水,细审却如波涛翻滚,大有于细微处见功力的妙处。

两个剧种《苏三起解》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差异,主要在于对剧本改编的时间不同。京剧梅兰芳演出本的改编当在五十年代,故“旧戏”的痕迹多一些,而蒲剧改编于八十年代,其时人们对传统剧目改编的认识早已不同于往日,故带给观众一些“后来居上”的编剧技巧与人物性格发展上的成功处理。在蒲剧中,沈燕林的形象几近天壤。京剧中沈燕林是一位知书达理,善良正直的正人君子,他在烟花院遇见苏三,一见钟情,顿起怜悯之心,为苏三赎身,并且将苏三纳为小妾,他是“误食”毒食而亡。而蒲剧中沈燕林则是一位酒色淫逸之徒,他和老鸨串通,一起谋骗苏三,逼迫苏三与其成婚,后“贪食”而死,和自己贪婪无赖性格相符。 戏剧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唱、念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这样才有戏剧性可言,京剧《苏三起解》一出戏在矛盾冲突上展现不足,就使得整出戏平缓无起伏,以致没能为人物展示性格提供很好的条件,人物形象呆滞,对广大观众来说,只能品味京腔的听觉美,而舞台表演方面似乎不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注意力。蒲剧《苏三起解》情节设置上,冲突合理,跌宕起伏,感情富于变化,戏剧性较强,舞台演出成功的机率相对要大。两个剧种的《苏三起解》各有优缺,我想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交流合作的一面。戏曲发展到今天,剧种之间艺术上的交流与互相吸收较之过去要容易得多,倘若各剧种既能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能吸收兄弟剧种的艺术精华,戏曲艺术将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