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学员班_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三团_陕西戏曲研究院现任领导班子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学员班_陕西戏曲研究院现任领导班子_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三团

优秀青年戏曲人才持续涌现,陕西戏曲“青春”正当时。7月25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3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在山东落幕。凭借高超技艺和精彩舞台呈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演员王萍、陈黎、张煜以及西安易俗社青年演员何雨馨获得“2023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表演艺术传承英才”荣誉。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三团_陕西戏曲研究院现任领导班子_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学员班

创新形式“传帮带”

“这次令我收获荣誉的参演剧目是秦腔经典传统戏《窦娥冤·杀场》,作为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我怎样演好剧中的窦娥,才能彰显秦腔的传统特色?我主要突出两个表演传承亮点,一是唱腔传承,二是充分运用繁难的身段表演展示戏剧张力。”

“85后”陈黎,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三团优秀青年演员,师承国家一级演员李梅。走下领奖台,她把感谢送给了一路托举自己的院团和前辈们。

不仅是多位青年演员的师父,李梅也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作为从业40余年的戏曲人,她对人才梯队建设有更深的理解,“需要良性活态传承,不仅要继承,还要创新。”

出于这样的思考,2020年省戏曲研究院开始实施“薪火相传·名家传艺”工程,通过收徒传艺的方式培养更多戏曲人才,利用人才优势建立陕西戏曲艺术人才传承的创新机制。李梅、谭建勋、李小锋等知名艺术家相继收徒传艺,在师徒传承中推进对戏曲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师承教育是中国戏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省戏曲研究院还在新创剧目的创排中设立A组、B组甚至C组演员共同排练和演出,充分发挥知名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既保证了剧目质量,又锻炼了青年艺术人才队伍,实现了剧目创作实践与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三团_陕西戏曲研究院现任领导班子_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学员班

用好平台为青年助力

“《水淹泗州》作为我们易俗社的看家武戏之一,几代前辈艺术家的精心打磨让这出戏闻名全国,进社以来,老师们的口传心授和精心栽培让我迅速成长。”“00后”何雨馨说。她是这次4名获奖陕西演员中年龄最小的。20岁出头的她已扎根易俗社学戏8年,这得益于易俗社已开展多年的“传承班”人才培养机制。

记者了解到,何雨馨14岁时,易俗社第20期传承班开始招生,经过层层筛选,她正式成为易俗社的一员,开始学习秦腔艺术。

作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社之一,西安易俗社拥有《三滴血》《水淹泗州》《柜中缘》等一大批经典保留性剧目。在老一辈艺术家的严谨治学和倾囊相授中,何雨馨和传承班的同学也会时常参演这些剧目的复排,为经典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此外,西安易俗社还借助各类项目、展演、赛事平台和剧目实践为青年人才搭建成长平台,提供展示机会。

如今,易俗社已形成老、中、青、少四代人的传承体系,“寓教于戏,在传承与创新结合的道路上,易俗社数十位演员已成为秦腔舞台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青春版《三滴血》《柳河湾的新娘》等剧中,易俗社传承班青年演员脱颖而出,令人欣喜。”西安易俗社社长惠敏莉说。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三团_陕西戏曲研究院现任领导班子_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学员班

多方托举戏曲“明天”

陕西是戏曲大省,除了秦腔艺术外,碗碗腔、眉户、线腔、老腔、阿宫腔、豫剧、京剧等二十余个戏曲剧种都在这片土地上显示了其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也展现了陕西丰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从“百年剧社”易俗社、三意社,到“新生幼苗”西演·青年团;从秦腔迷心中殿堂级的“秦腔学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到满足更多戏迷爱好的陕西省京剧院、西安市豫剧团……各个院团都在积极解码“传承”之脉——在“坐科”教育、收徒传艺、以排带练之外,积极拓宽思路,推出“优秀中青年演员个人专场”;为青年演员提供更多“实练实战”机会;举办学习班、读书会,邀请名家讲表演、讲唱腔、讲历史,讲生活与创作的关系,为青年演员的全面发展铆足后劲。

王萍说:“‘成长’只有两个字,背后却有无数双手来托举,这是我们青年戏曲人的幸福。”张煜说:“今后我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希望更多观众喜欢秦腔。”

7月26日,陕西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发布的公示信息显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及教育部有关要求,经学校申报、形式审查、省高评委专家组进校考察等程序,陕西省教育厅将设立西安戏剧学院列入2023年度第二批拟申报设置本科学校名单,并将该校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当传承有了更多途径,在多方合力的共同托举中,一颗又一颗“新星”将从陕西冉冉升起,他们将接好戏曲艺术的传承接力棒,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

陕西戏曲研究院现任领导班子_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三团_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学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