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深蓝色

字体“宋韵京剧”关注

香港小姐梁以薇是个京剧戏迷,她毕业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父亲是大学教授,家境富裕。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是她的偶像,两人远隔千山万水,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完全不同,却携手走进了同一个家门。1990年5月,为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文化部组织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团到香港演出。在香港星光戏院,于魁智连续主演了十几场,他那美妙甜脆的唱腔、英俊洒脱的扮相、矫健敏捷的身手,征服了香港的千万京戏迷,当然也征服了香港小姐梁以薇,鲜花和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戏演完,演员都在卸妆,京剧院一个副院长出去送客人,看到了一个女孩手捧一大束百合站在后台门口。

这个女孩就是梁以薇,从小生活在香港,长大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求学。那两天她正巧回港探亲,知道有这么好的演出,这个喜欢传统文化的姑娘赶紧买票观看。一看之下,她被那个叫于魁智的老生的表演深深打动,来不及细想,就去买了一大束百合花,站到了后台门口。当时的梁以薇,还不知道那个于魁智卸了妆是什么样。

“你想送花给谁?”院长问。

“于魁智。”

“跟我来。”一边是“特别羡慕有知识有修养的人”,一边是“特别喜欢从事舞台艺术古典艺术的人”,还有什么可说的,一场戏,一位院长,一束百合,让这两个远隔万里、成长环境、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今生相识。直到现在,于魁智、梁以薇的家门上还镶嵌着百合的图案,以纪念那场美丽的初识。

他们夫妻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生活得很幸福,其秘诀就是相互包容和理解,多为对方着想。有时候,于魁智说几句或者嚷嚷什么,梁以薇就当没听见。自己该干啥干啥。她认为,如果夫妻之间有相反的意见马上就要反驳,要分出对错,那么就会吵架。她知道戏曲演员个性都很强京剧上天台三段于魁智,尤其对艺术比较较真,她特别能够理解。

当然,梁以薇并不是一味地忍让,她也有“牛”脾气,常常是“事后诸葛亮”。有一次闹了别扭,过了好几天,夫妻俩在阳台上乘凉时,梁以薇说:“前天的事情我还没忘呢,告诉你,那天为什么我没理你?其实是你不对。”经过几天的磨砺,于魁智心里已经转变了,而且觉得妻子当时不跟他吵,自己不一定就是对的。他知道,为了自己的京剧事业,妻子从一个事业型女性转变成贤内助,做出了很大牺牲。

1995年冬,为了角逐中国戏曲梅花奖,于魁智整天在单位练功房排练。梁以薇一日三餐都给他送饭。那时候正值隆冬,纷纷扬扬的大雪飘个不停,梁以薇仍然舍不得花钱坐车,每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去送饭。有一次在弯道

处,一辆大卡车突然迎面冲来,梁以薇急忙躲闪,不慎连人带车重重地摔进沟里,腿上擦破了一大块皮,鲜血直流。她顾不上疼痛,急忙查看摔在路边的保温瓶。当看到保温瓶完好无损时,她欣慰地笑了。

1996年6月,于魁智携夫人率团前往美国夏威夷,为张学良将军的96岁寿辰祝寿。他向张学良赠送了用中国京剧脸谱精心绘制的“寿字图”,并当场清唱了表现汉光武帝刘秀上朝时喜悦心情的传统戏《上天台》。为了烘托寿宴气氛,梁以薇建议于魁智巧妙地把唱腔最后一句“又听得殿座下大放悲声”改为“准备下皇封宴庆贺功臣”,真是别具匠心。他那韵味醇厚、表现不俗的演唱风格京剧上天台三段于魁智,引起了张学良将军的极大兴趣,他高兴地拉着于魁智的手,连声夸赞:“唱得好!唱得真好!”

于魁智和梁以薇是同龄人,两人都属牛。巧的是,他们在结婚六年后终于有了一个儿子,并且也属牛。一家三头“牛”,和睦相处,感情笃深。

京剧上天台于魁智三段联唱_京剧上天台三段于魁智_于魁智上天台三联唱于魁智

于魁智与师傅叶蓬

夫唱妇随,爱情伴着事业双双飞

京剧是于魁智和梁以薇的共同兴趣和爱好。梁以薇最爱听他唱京戏,为了帮助丈夫提高艺术水平,她常常坐在观众席上,听声音,观察观众的反应,看舞台效果,再一一反馈给丈夫。几乎每次演出,梁以薇都做好后勤,处理一切杂事,以免他分心,真可谓是夫唱妇随好伴侣。2003年春,于魁智出任中国京剧院二团团长。

2003年11月,于魁智在上海参加“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此前几个月,他下煤矿,上东北,没有好好休息过,来到上海就病倒了,嗓音沙哑。于魁智常说,演员没有得病的权利。梁以薇急忙陪他到医院打点滴,打完后又和他到后台化妆。演出开始前,于魁智练了一遍唱段,嗓子明显干涩。梁以薇心里焦急,赶紧买来一大袋苹果,小心翼翼地削好皮,再捧给于魁智,让他吃个苹果润一润嗓子,这是治疗哑嗓子的秘方。于魁智吃完苹果再上台,他的《空城计》、《三家店》仍然唱得台下喝彩声连连,尽管高音处不及往日响亮,但依然韵味十足。他满头大汗地下台来,梁以薇又把削好的苹果送到丈夫嘴里。那晚一共唱了四段,于魁智在后台吃了四个苹果。演出结束时,听到戏迷的满堂喝彩声,于魁智和梁以薇的神态才轻松了许多。

京剧上天台于魁智三段联唱_京剧上天台三段于魁智_于魁智上天台三联唱于魁智

于魁智与梅葆玖先生

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要想成派,必须要有自己独有的、叫得响的剧目。于魁智也渴望有属于自己的新剧目、新形象。2004年,于魁智在大型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中,成功地扮演了梅兰芳大师,成为演艺界关注的焦点。刚开始接这出戏时,一些观众觉得梅兰芳是唱旦角的,他温文尔雅的气质和于魁智的性格有一定的反差。但是梁以薇告诉丈夫,不要追求形似,而要追求神似,追求和大师心灵的沟通。扮演梅兰芳是他的一次突破。 2005年,于魁智和梁以薇的儿子8岁了,妻子为了丈夫,从一个风风火火的事业女性转型为一位贤妻良母,于魁智出专辑,她负责包装、宣传、营销,真正做到了“夫唱妇随”。

2005年初,于魁智看到央视《感动中国》讲述余家十七代为袁崇焕守墓至今的故事,有了创作欲望,他要在舞台上塑造这位英雄。梁以薇给丈夫提出建议:人物不同,情绪不同,老腔做些巧妙的改变,照样能唱出新意。为了剧中的唱腔,于魁智费尽心机,花了20天时间逐字逐句琢磨,最终为袁崇焕设计了一段高拨子慢板,这种板式唱腔在新编京剧中还是第一次运用。在随后一年的排练、演出过程中,从唱腔台词到每个身段甚至服装道具,于魁智和梁以薇都反复推敲。例如原来制作的头盔较高京剧上天台三段于魁智,于魁智试装时,梁以薇反复审看,认为跟他的脸型不协调,重新做了修改。不久,于魁智的新编历史京剧《袁崇焕》成为他跃上新高峰的又一个起点。“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何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这段深沉有力的经典唱腔感动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广大观众。

京剧上天台于魁智三段联唱_于魁智上天台三联唱于魁智_京剧上天台三段于魁智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