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脸(又称油白脸)有几种用意:一种是用于童颜鹤发的老英雄、将官,例如《四杰村》之鲍赐安、《闹昆阳》之耿衍京剧黑色;一种是与抹脸的有关联,奸凶武人常用白色脸,如《战冀州》之杨阜、《艳阳楼》之高登;再一种与前者相类,但只是刚愎成性,如《失街亭》之马谡、《阳平关》之徐晃。太监用白色脸表示其性情奸诈和肤色白皙,如《黄金台》之伊立。有的僧人,身体健壮,武艺高强,也用白色脸,如《野猪林》之鲁智深、《五台山》之杨延德。

黑色脸:在京剧脸谱种以武人为主,抹脸、揉脸中文人脸谱比较多,勾脸人物中一个最著名的文人就是包拯。包拯用黑脸,是由于传说中他的脸色黝黑,从而又引申到表示铁面无私。包拯脑门上勾一月牙形花纹,一般说法是他能下阴曹地府断案。用黑色脸的一般是面貌丑陋,性情猛直的人物,从猛智的张飞到丧门神样的苏宝童,可以说黑色脸是京剧脸谱中最丰富多彩的一类脸谱,集整脸、碎脸、花三块瓦脸之大成。

脸谱的颜色与角色的人物性格、命运和品质有关。

京剧中是这样的——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

黑脸:则为中性,代表猛智。

蓝脸: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绿脸:同上。

黄脸:含贬义,代表凶诈。

白脸:同上。

金脸:神秘,代表神妖。

银脸:同上。

脸谱起源于上古宗教和舞蹈面具,许多地方戏中也保留了这种传统。

有首《唱脸谱》就反映了以上情况。

金银色脸和杂色脸是显示神仙面现金光京剧脸谱代表人物10个,鬼怪的青面獠牙。神妖脸谱不宜勾得希奇古怪,应该与人面相近。有的将官为表示其英勇无敌可用金色显示脸谱的威仪,如《四平山》之李元霸,说岳戏中之金兀术。从广义上说,杂色脸是从黑色脸衍生而来的复杂脸谱。

黄色脸示人物之骁勇凶暴;兰色脸示人物之刚强阴险;绿色脸示人物之暴躁勇猛。京剧中这种颜色的脸谱一般非主要角色所用,但是也都有各自专用的谱式。

在京剧中每一种颜色代表什么意思

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白色表现奸诈多疑,金色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蓝色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黑色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到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扩展资料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

《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京剧脸谱代表人物10个,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京剧脸谱代表人物10个,名其班曰三庆。”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杨懋建《梦华琐簿》也说:“而三庆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万寿入都祝匣时,称’三庆徽’,是为徽班鼻祖。”

伍子舒在《随园诗话》批注中则更具体指出是“闽浙总督伍纳拉命浙江盐商偕安庆徽人都祝厘。”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京剧衣服常用的几种颜色是什么?

根据角色不同,身份不同的因素,京剧衣服常用的颜色也不同。

皇帝是正黄、宰相是紫或黑、高官为红、下官为蓝或绿的官服为主。

武将有白、红、黑、蓝、黄等靠或箭衣为主。

小生则是在正色之余,用粉红、粉蓝、粉绿等非正色为主(黑白除外)。

青衣以黑和青色为主。

旦角中,刀马旦正色和偏色都有,以红、粉红、白等为主;老旦则以棕黄色为主。

老生如果不是官或者年纪较大,也是以棕黄为主。

常用的正色有:白、红、黑、黄、蓝、粉等颜色。祝安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