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伴奏乐器又称“瓮子”。在二胡的基础上,为适应京剧音乐的需要而创制的中音乐器。

京胡

用于京剧伴奏的高音二胡。琴筒和琴杆都为竹质,琴筒小。音高、域窄,定弦不固定。音质坚亮,发音刚劲有利,在合奏中有穿透力。京胡大多用于伴奏常腔,在润腔韵味上与唱腔很贴切,在节奏感和力度上(俗称“劲头”)给唱腔以有力的支撑和补充。有时也用于戏曲过门,以陪衬“文常”表演,演奏独立的曲牌。京胡独立演奏较长篇幅,在传统戏中很多。《夜深沉》是其中一首。此曲旋律来自昆剧《思凡》中的《风吹荷叶煞》,因其唱段开始楚的场次“夜深沉”三字而命名。经京胡以人们加工,用于《击鼓骂曹》中的弥衡击鼓和《霸王别姬》中的虞姬舞剑,用大鼓伴奏,发挥了京胡乐器的特殊表现力,旋律流畅,意境深远。京胡独奏曲还有《柳青娘翻七调》、《五子开门》等。

京二胡

又称“瓮子”。在二胡的基础上,为适应京剧音乐的需要而创制的中音乐器。音色圆润、浑厚,音量宽大,主要用于京剧伴奏,是文场乐队的配奏乐器,与京胡和月琴一起合称三大件。

最早,为京剧伴奏的拉弦乐器只有京胡一种。20世纪20年代末,梅兰芳与王凤卿在上海合演《五湖船》(又称《荡湖船》),感到伴奏的音乐枯燥单调,缺少一种有厚度的中音乐器的衬托。

著名京剧音乐演奏家王少卿与北京京胡老艺人洪广元经过研究试制,将“苏州滩黄”二胡去头截尾、去掉音窗和改蒙蛇皮后,就产生了京二胡。

京二胡首次用于京剧,对京剧旦角的发音和情感,起到了升情绘境的作用,发展了京剧音乐的表现力,因而得到梅兰芳的肯定,他演出《宇宙锋》、《西施》和《凤还巢》等剧目都加用了京二胡。

50多年来,京二胡的形制一直没有改变,故有王派京二胡之称。

月琴

拔弦乐器。发音清脆明亮,是京剧伴奏中主要辅助乐器之一。

用月琴演奏时,左手拿着琴按弦,右手拿着拨弹奏,演奏技巧有弹、拨、撮、滚、扫滚、按、颤、滑、吟等,常用于京剧等戏曲伴奏。

唢呐

又名喇叭,小唢呐又称海笛。

唢呐,在木制的锥形管上开八孔(前七后一),管的上端装有细铜管,铜管上端套有双簧的苇哨,木管上端有一铜质的碗状扩音器。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

唢呐的中、低音区音色豪放、刚劲,各种技巧都易于发挥,非常富有表现力;高音区紧张而尖锐,在乐队中应用要谨慎。

横吹管乐器。常用者有梆笛和曲笛两种。梆笛常用于梆子戏伴奏;曲笛常用于昆曲和京剧。梆笛型体小,音色清脆;曲笛型体大,音色醇厚。笛是京剧吹奏曲牌的主乐器。

簧管乐器。由簧片、笙管、斗子三部分组合而成。能奏和音,吹奏时声音清颤柔和,常与笛配合伴奏。

单皮鼓

又称小鼓。是打击乐和管弦乐的指挥乐器,演奏时用两根细竹(通称鼓箭子、鼓签)。指挥方法用底鼓,有时并配合手势,各种乐器都随着它的指挥来演奏。歌唱时辅助板打节奏。司鼓、板者称为鼓佬(即鼓师)。

亦名檀板、拍板。打击乐器。由三块宽约6公分、长约20余公分的红木或黄杨木板制成。分二组,前组二块木板,用弦缚紧,后组一块木板,二者以绳联接。主要用于歌唱时打节奏,也配合单皮鼓来领奏锣鼓点子和指挥其它乐器,合称鼓板。由打单皮鼓者兼管。

大锣

打击乐器。铜制,圆形扁平,直径约30公分,有锣门(即锣心,直径约10公分的圆平面)、锣边(与锣心相连的外围斜面)两部分。奏时左手持锣绳,使锣面垂直,右手持击槌,以槌头(用布裹成)击打锣门或锣边而发音。锣音高亢。京剧所用形体较小,称京锣。多用于武将或袍带人物的上下场,或战争及配合突变的情感等。打法有重击、轻击、闷音、掩音、揣锣、打边等。

又名铙钹。打击乐器。铜制圆形,中部隆起如半球状,其径约全径的l/2,正中有孔,穿系绸条或布条?